一场令人窒息的鏖战过后,虹口足球场的喧嚣渐渐平息。面对镜头,上海申花队主帅斯卢茨基的脸上已不见往日的从容与激情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枯竭的平静。他用一种缓慢而沉重的语调,吐露了此刻最真实的心境:“说实话,我现在的心情……是想死的心都有。”
这番话语里听不到丝毫夸张的表演成分,只有深不见底的疲惫与挫败。显然,刚刚过去的九十分钟,以及最终那个难以承受的结果,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的精力与情绪。
比赛的进程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悲剧。球队或许曾无限接近胜利,或许在大部分时间里掌控着节奏,创造出了足以杀死悬念的机会,但足球场上最残酷的“然而”终究还是发生了。可能是一次不经意的防守疏漏,可能是一脚被门框拒绝的必进球,也可能是一个存在争议的判罚瞬间。所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,将一场预期中的胜利甚至平局,硬生生扭转为一场刻骨铭心的失利。
斯卢茨基的绝望,绝非仅仅源于积分榜上丢失的三分。更深层次的原因,在于他看到了球队拼尽一切却无法换来相应回报的无力感,在于他对麾下弟子们付出的努力感到无比心疼却又无可奈何。他或许在战术板上推演了无数次,每一个换人调整都经过深思熟虑,但足球最大的魅力与最深的残忍就在于它的不可预知性。所有周密的计划,在电光石火的偶然面前,都可能瞬间崩塌。
这种“想死的心都有”的感觉,是所有竞技体育中,负责任的领导者最极致的情感流露。它代表着他将失败的所有重量一肩扛下,代表着他与球队同呼吸、共命运的彻底绑定。这不是软弱,而是一种极致的负责。他没有寻找客观借口,没有指责任何个别球员,而是将那种撕心裂肺的失望,全部内化为了自己的痛苦。
对于申花的球迷而言,主帅能说出这样的话,在倍感心疼的同时,或许也能获得一丝安慰。因为这证明了他拥有着与俱乐部荣辱与共的炽热之心。一场比赛的失利固然痛彻心扉,但一位愿意将失败视为切肤之痛的主教练,恰恰是球队未来触底反弹最宝贵的财富。
斯卢茨基需要一夜的煎熬来消化这份“想死”的心情。但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时,他必须将这份极致的痛苦转化为极致的动力。因为足球世界从不相信眼泪,它只相信重新站起来的力量。全队上下都会看着他们的主帅,期待着他如何将这份“死之心”,淬炼成下一场求生、求胜的熊熊烈火。